开课学院: 澳门太阳成tyc122cc 制作人:夏玉香
课程名称 |
《国际贸易理论》 |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 |
课程类型 |
专业基础课 |
开课年级 |
2 |
课程性质 |
理论课 |
课程总学时 |
48 |
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学科。课程一方面要运用宏、微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有关理论;同时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及规则是随着现实贸易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因此也需要员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来分析具体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深入透彻讲解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发展,帮助员工了解和思考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与利益分配,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培养员工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课程在内容结构方面,分为五个知识模块,即,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措施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励精图治,灵活应对: 罗布津斯基定理与福利恶化型增长
2.对应章节:第五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要素禀赋论
3.课程讲次:第八讲
三、案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员工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三大拓展之— ——罗布津斯基定理的原理及福利恶化型增长,能够分析某种要素的突然增加可能给经济、贸易带来的哪些消极的影响?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形分析政府政策选择的动机并主动寻求维持经济均衡、健康发展及维护本国的贸易利益的有效途径。
四、案例主要内容
奥巴马宣布就稀土问题起诉中国
2012年3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专门就对华贸易问题发表讲话,并罕见地亲自出面宣布美国已联合欧盟、日本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一项针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贸易诉讼。
稀土是一种战略性的稀缺资源,被称为工业的维生素。它主要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手机电池等高科技产品。稀土也是国防利器,常常用于核工业及高科技武器的核心部位。美国希望能在本土生产这些产品,但要做到这一点,美国的制造商就需要有中国供应的稀土材料。此时中国以占全球总量36.4%稀土资源,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然而,自2004年起,中国在徐光宪院士的谏言下,逐渐对稀土的出口实行了配额管理、征收出口税等限制性的措施。奥巴马提出想要通过对话解决与中美之间的摩擦和分歧,纠正不公平贸易行为。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则回应,稀土是一种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开发稀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基于环保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考虑,中国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而不仅仅在出口环节,相关措施符合世贸规则。刘为民表示,多年来,尽管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中国一直努力保持一定数量的稀土出口。今后,中国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并依据世贸规则对稀土出口实行有效的管理。
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中国要限制稀土的出口呢?依照H-O原理,每个国家利用自己丰裕的要素组织生产,则会在国际分工中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中国稀土储备丰富,而美国、日本、欧盟也需要稀土,中国为何不鼓励出口以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呢?在保护环境和稀缺资源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考虑呢?
五、案例教学设计
此讲内容分为五个环节展开,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布置上述案例,请同学们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
课上遵循常规思路提问,激发学习兴趣。我国为何不利用资源优势,扩大出口,赚取外汇?美国和欧盟、日本为何不自己生产,要囤积居奇吗?
理论分析,剖析根源
(1)理论基础:罗布津斯基定理及福利恶化型增长
通过设问引出对要禀赋理论的深度思考。要素禀赋理论是建立在一国的要素总量不变基础上的静态分析。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一国要素的数量经常发生变化。雷布津斯基针对单一要素的供应突然增长的情形会对国际分工会产生何种影响进行了分析(如图2所示)。通过分析,他证明了在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发生变动,并且两种商品均被生产的条件下,一种要素的供给量增加,而其他要素的供给量保持不变,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产出增加,同时,又使非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的其他产品的产出下降,即罗布津斯基定理,该理论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第三大拓展。
美国的经济学家巴格沃蒂进一步拓展了这一理论,如果这种增加的要素是偏向“大国”的出口部门的,而且这种出口产品缺乏需求弹性,则一方面由于出口商品供给的快速增加会导致其价格下降,而其他商品则由于产业萎缩,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提高,从而价格上升,最终出口国的贸易条件将会恶化。这种极端的情形表现为,尽管经济增长了,但这种增长非但没有带来出口收入和福利水平提高,反而使得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下降了,即福利恶化型增长。
图2 罗布津斯基定理的几何推导
如,20世纪60年代,荷兰突然发现丰富的石油和天气储备,荷兰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产业,出口剧增,经济一派繁荣。然而,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产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使得其原本发展很好的制造业迅速萎缩。由于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形成的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荷兰盾汇率上涨,高工资和经济增长期形成的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导致20世纪70年代初,荷兰经济遭受通货膨胀、制成品出口下降、失业率增加的困扰,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2)中国稀土产业30年发展历程
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的稀土产业经历了野蛮生长的30年。在80年代初,中国单一稀土产量约为20吨,而到了90年代,该项产量超过美国,达到了万吨量级。2000年以后,中国单一稀土的巅峰产量达到了12万吨,占据全球稀土产量的90%,然而,当时的世界总需求量只有10万吨。供过于求,导致企业通过恶性竞争抢夺出口份额,稀土价格下降至1990年的1/4,坊间传言“稀土开始被当做猪肉卖”。
(3)产生的危害及初步治理的问题与成效
实际上,早在1998年,国家就已经开始对稀土产品的出口实施配额管制,配额的总量逐年减少。但由于产业布局分散,竞争秩序混乱,管理非常困难。企业在得到核心技术后,便不再愿意进行后续的技术研发,扩大产能和竞相压价成了唯一的竞争手段。而且矿主们认为,趁着限制开采的政策尚未落地,更要抓紧时间开采。过度竞争导致了低利润,而粗放型的开采方式则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环境污染(据政府统计,2010年,稀土行业每年生产约2205万吨有毒废物)。
2004年,在目睹各地对稀土资源的私挖滥采,以及稀土精矿、新材料和元器件1:50:500的长期价值的剪刀差后。徐光宪院士上书中央要求尽快规范开采秩序,终于扭转了稀土资源无序开发的局面。稀土企业的联合重组逐步展开,开采的专家审查制度也得以确立,在稀土出口方面采取提高关税和实行更加严格的配额管理制度。2006年开始,稀土价格终于开始上涨,并于2011 年达到新高,一些稀土元素的价格甚至上涨了10倍以上。而被卡住了脖子的美、日、欧坐不住了,也就出现了案例中2012年3月,他们联合以违反入世承诺为由,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WTO发起诉讼的事件。
(4)结论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中国稀土出口曾陷入福利恶化型增长的困境。当“大国”的出口部门面临着需求弹性低的市场,出口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造成的损失将超过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所以,对外而言,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却是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降低。对内而言,单一经济结构引发的“荷兰病”危机随处可见,如,目前英国的金融业以及中国台湾的半导体产业的隐忧。一支独秀的产业,通过虹吸效应等抑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得整个产业出现“空心化”,整体经济体系产生萎缩,“亮点”恐变“弱点”。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限制稀土出口不仅是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目的,也是维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善对外贸易条件的必然选择。
4. 灵活应对,彰显智慧
尽管中国对美、日、欧的联合控诉进行了积极地申辩,WTO最终仍裁定中国败诉。但是,从此中国对稀土行业的管理,也走上了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更符合WTO通行规则的方式。2015年,中国按照WTO的裁决结果取消了稀土出口配额管制和出口关税。2016年10月,稀土行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正式出台。按照规划,到2020年底,全国所有稀土产业要整合进六大稀土集团——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而当市场格局从完全竞争转入垄断竞争,甚至寡头垄断的时候,企业的对产能的把控和议价能力会变得相当强大。2019年前4个月,美国和开始贸易战以后,中国稀土出口下降了4.3%。自由制定价格和产能,由企业自主决定,是符合WTO标准的。
5. 延伸思考,拓展知识
(1)有效的行业治理,改善的不止是贸易条件和产业结构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对生产、经营及出口的治理,中国稀土的出口价格得以提高,对外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而比价格的上涨更重要的是,国家开始着力发展以精矿为原料的下游产业,产业结构得以持续升级。不仅如此,稀土出口也成为调节贸易关系的有效手段。
(2)励精图治,中国稀土产业的雄起之路
中国稀土产业也曾有过一段卑微的历史。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它在高科技工业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稀土,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没有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和高铁的世界,世界原油的转化率也只有现在的一半,美国也造不出激光制导弹武器。然而,稀土中的15种元素,化学性质相近,在自然状态之下,他们往往是两两相依的合金矿,或者与其他元素相依共生成矿。合成或共生状态下的稀土与废品无异,而分离稀土元素元素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
在1970年以前,因为技术落后,中国不得不低价出口稀土精矿,再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购入稀土产品。当时法国的罗地亚工厂掌握着世界最先进的工艺,然而,他们不止对稀土分离技术的要价很高,而且要求产出品的多数必须出口给他们。缺乏工业技术的中国没有话语权,不仅为法国贡献着研发支出,而且承担着环境污染的恶果。
那么是谁“为国立命,开辟了稀土之光”呢?1940年,曾因战乱几度中断学业的徐光宪在国内刻苦攻读化学专业并在交大任职,随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量子化学专业深造。战乱求生的经历使徐光宪立志要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故土变得富强。
图3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以一己之力带动中国稀土化学进步
1972年,美国正陷入印支半岛的雨林无法自拔,中国也正承受着来自北境的压力,迫切的国防需求使得各国把目光投向了稀土。徐光宪借着归国探母的名义回国,尽管已经在物质结构、核物理化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面对中国低价出口稀土精矿,高价进口稀土产品的窘境,他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成为稀土世界的拓荒者。镨、钕两种元素(希腊词意为“双生子”)卓越的性能使其在飞机及导弹制造等方面必不可少,然而即便是分离技术标杆的罗地亚厂,也只能对其进行离子分离,产出量小而且成本高。徐光宪带领团队经过两年的刻苦攻关,终于通过萃取法成功实现了二者的分离,并且在分离纯度达到99.99%,创造了远超当时业界基准的世界纪录。几年后,团队又开创了“一步放大技术”(即“串级萃取理论”),使得成分构成及其比例千差万别的精矿,能通过计算机模拟在短期内获得分离需要的很多关键参数,而且该技术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元素。这两项成果相当于突破了稀土研究领域的底层代码,将中国稀土行业推上了世界先进的巅峰。徐光宪团队将稀土分离技术专利毫无保留的提供给厂家,全自动化生产使得国内积压的,几乎被视作废料的镨钕富集物“变废为宝”。此后,上万个工厂在各地出现,行业发展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中国稀土让欧美人领略到了“中国冲击”(China Impact)。
我们看到2000年以后,当廉价的中国稀土涌入世界市场,原本世界第一的稀土主产国美国便关停了全部工厂,不再自行生产。那么为何美国一反常态,没有在稀土当作猪肉卖的时候控诉中国倾销呢?封存矿山是为了保护环境或者囤积战略资源吗?非也。
美国80%的稀土来自中国,在其2012年上市的400多家稀土创业公司中,进入了生产阶段的只有不到五家,而达到正常产量的只有两家,其中一家破产后在中国融资的帮助下复活,另一家则在短期内失去了经营许可。这个美国唯一一家的稀土矿业公司叫Mountain Pass Materials,位于加州,他们需要将稀土半成品出口到中国再进行精炼,然后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中。尽管美国友商也想在国内建立自给自足的稀土产业闭环。但实力不允许,坐拥140万吨储量的美国,因为稀土开采、分离技术的限制, 2017年稀土产量为零。2018年,感受到危机的美国政府,才在川普授意下,重启一座从2002年就被封存的矿山。我们相信美国的科技,但重塑产业生态,仍需要很多时间。
而澳大利亚和日本,在2009年稀土价格上涨后,重启了开采计划。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决定投资2.3亿美元,在马来西亚的关丹建立了一座稀土提炼厂,提炼4000公里外的澳洲沙漠深处的稀土矿。他的理论产能号称能够满足全球1/3的需求,然而因为工艺水平有限,实际产能与预期相差甚远,对关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也造成了很多破坏,而继续增产则很可能引起当地居民的游行。日本号称在深海发现了稀土矿,储量够自己用上700年,但深海开采技术不成熟,在2022年前不太可能实现开采,项目整体进度,比美国Mountain Pass还要迟很多。
(3)拉拢政治选票,奥巴马发起诉讼另一动机
奥巴马宣称,采取行动的原因是美国工人和公司遭遇了不公平贸易,而外媒分析认为,奥巴马此举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彼时正置美国总统大选之时,奥巴马在对华贸易问题上采取强硬措辞,意在回击共和党的批评,拉拢部分选民。此前,共和党领头的总统参选人罗姆尼一直批评奥巴马在对华政策上太软弱。可见在所谓的“民主政策”中,其实掺杂着很多政治的因素,以此转移内部矛盾或者拉拢选票。反观中国,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己任,并有着天然的政治制度优势。
六、教学反思
1. 此次案例教学设计包含的思政元素
(1)通过“稀土出口”案,结合专业知识,深入挖掘案例的背景,使员工能够理解政府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外,提高国民福利水平的,维护本国利益的政治主张。
(2)使员工能够了解中国稀土行业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以及老一辈科学家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和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帮助员工树立学好专业知识,服务国家建设的正确价值观念。
(3)对比美、日、澳的稀土产业,使员工能够了解中国稀土产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4)通过奥巴马强硬行动背后拉拢选票的政治动机,使员工了解中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国担当”及制度优势。
2. 通过案例教学与讨论达成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使得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也使员工能够更好的理解政府贸易政策选择;能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建立全局观和国家利益观;能够熟悉“游戏规则”,懂得合理合规的维护自身利益。
课堂产生了更好的育人效果。有的员工表示,在看到世界贸易组织裁定中国败诉后,中国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不断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也通过改变市场结构的方式夺回市场的话语权,这让他们学会在面对挫折时积极应对的实干态度,更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巧妙解决问题的决心。还有的员工表示看到中国稀土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徐光宪院士刻苦求索,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造,不仅造就了中国的“稀土传奇”,更在员工们心中埋下了火种,激励着他们奋勇前行。也有些同学说,从奥巴马起诉中国稀土的动机,看到“民主”背后的政治利益,更感受到中国“下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
此次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内容设计上综合和系统性更强,部分内容超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线下案例专题课及视频元素的融入使理论学习更“接地气”,系统的讲述使员工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但同时也富有挑战。在课堂上,员工整体反应良好,课堂参与度更高了。但是课堂的引导和讲述仍然是以教师为主,计划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员工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专业知识,自选主题挖掘案例,给员工们创造更多个人和团队展示的空间。
开课学院: 澳门太阳成tyc122cc 制作人:夏玉香
课程名称 |
《国际贸易理论》 |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 |
课程类型 |
专业基础课 |
开课年级 |
2 |
课程性质 |
理论课 |
课程总学时 |
48 |
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学科。课程一方面要运用宏、微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有关理论;同时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及规则是随着现实贸易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因此也需要员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来分析具体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深入透彻讲解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发展,帮助员工了解和思考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与利益分配,分析当代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培养员工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课程在内容结构方面,分为五个知识模块,即,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措施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励精图治,灵活应对: 罗布津斯基定理与福利恶化型增长
2.对应章节:第五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要素禀赋论
3.课程讲次:第八讲
三、案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员工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三大拓展之— ——罗布津斯基定理的原理及福利恶化型增长,能够分析某种要素的突然增加可能给经济、贸易带来的哪些消极的影响?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形分析政府政策选择的动机并主动寻求维持经济均衡、健康发展及维护本国的贸易利益的有效途径。
四、案例主要内容
奥巴马宣布就稀土问题起诉中国
2012年3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专门就对华贸易问题发表讲话,并罕见地亲自出面宣布美国已联合欧盟、日本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一项针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贸易诉讼。
稀土是一种战略性的稀缺资源,被称为工业的维生素。它主要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手机电池等高科技产品。稀土也是国防利器,常常用于核工业及高科技武器的核心部位。美国希望能在本土生产这些产品,但要做到这一点,美国的制造商就需要有中国供应的稀土材料。此时中国以占全球总量36.4%稀土资源,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然而,自2004年起,中国在徐光宪院士的谏言下,逐渐对稀土的出口实行了配额管理、征收出口税等限制性的措施。奥巴马提出想要通过对话解决与中美之间的摩擦和分歧,纠正不公平贸易行为。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则回应,稀土是一种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开发稀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基于环保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考虑,中国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而不仅仅在出口环节,相关措施符合世贸规则。刘为民表示,多年来,尽管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中国一直努力保持一定数量的稀土出口。今后,中国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并依据世贸规则对稀土出口实行有效的管理。
请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中国要限制稀土的出口呢?依照H-O原理,每个国家利用自己丰裕的要素组织生产,则会在国际分工中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中国稀土储备丰富,而美国、日本、欧盟也需要稀土,中国为何不鼓励出口以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呢?在保护环境和稀缺资源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考虑呢?
五、案例教学设计
此讲内容分为五个环节展开,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布置上述案例,请同学们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
课上遵循常规思路提问,激发学习兴趣。我国为何不利用资源优势,扩大出口,赚取外汇?美国和欧盟、日本为何不自己生产,要囤积居奇吗?
理论分析,剖析根源
(1)理论基础:罗布津斯基定理及福利恶化型增长
通过设问引出对要禀赋理论的深度思考。要素禀赋理论是建立在一国的要素总量不变基础上的静态分析。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一国要素的数量经常发生变化。雷布津斯基针对单一要素的供应突然增长的情形会对国际分工会产生何种影响进行了分析(如图2所示)。通过分析,他证明了在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发生变动,并且两种商品均被生产的条件下,一种要素的供给量增加,而其他要素的供给量保持不变,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产出增加,同时,又使非密集使用该种要素的其他产品的产出下降,即罗布津斯基定理,该理论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第三大拓展。
美国的经济学家巴格沃蒂进一步拓展了这一理论,如果这种增加的要素是偏向“大国”的出口部门的,而且这种出口产品缺乏需求弹性,则一方面由于出口商品供给的快速增加会导致其价格下降,而其他商品则由于产业萎缩,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提高,从而价格上升,最终出口国的贸易条件将会恶化。这种极端的情形表现为,尽管经济增长了,但这种增长非但没有带来出口收入和福利水平提高,反而使得一国整体的福利水平下降了,即福利恶化型增长。
图2 罗布津斯基定理的几何推导
如,20世纪60年代,荷兰突然发现丰富的石油和天气储备,荷兰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产业,出口剧增,经济一派繁荣。然而,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产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使得其原本发展很好的制造业迅速萎缩。由于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形成的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荷兰盾汇率上涨,高工资和经济增长期形成的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导致20世纪70年代初,荷兰经济遭受通货膨胀、制成品出口下降、失业率增加的困扰,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2)中国稀土产业30年发展历程
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的稀土产业经历了野蛮生长的30年。在80年代初,中国单一稀土产量约为20吨,而到了90年代,该项产量超过美国,达到了万吨量级。2000年以后,中国单一稀土的巅峰产量达到了12万吨,占据全球稀土产量的90%,然而,当时的世界总需求量只有10万吨。供过于求,导致企业通过恶性竞争抢夺出口份额,稀土价格下降至1990年的1/4,坊间传言“稀土开始被当做猪肉卖”。
(3)产生的危害及初步治理的问题与成效
实际上,早在1998年,国家就已经开始对稀土产品的出口实施配额管制,配额的总量逐年减少。但由于产业布局分散,竞争秩序混乱,管理非常困难。企业在得到核心技术后,便不再愿意进行后续的技术研发,扩大产能和竞相压价成了唯一的竞争手段。而且矿主们认为,趁着限制开采的政策尚未落地,更要抓紧时间开采。过度竞争导致了低利润,而粗放型的开采方式则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环境污染(据政府统计,2010年,稀土行业每年生产约2205万吨有毒废物)。
2004年,在目睹各地对稀土资源的私挖滥采,以及稀土精矿、新材料和元器件1:50:500的长期价值的剪刀差后。徐光宪院士上书中央要求尽快规范开采秩序,终于扭转了稀土资源无序开发的局面。稀土企业的联合重组逐步展开,开采的专家审查制度也得以确立,在稀土出口方面采取提高关税和实行更加严格的配额管理制度。2006年开始,稀土价格终于开始上涨,并于2011 年达到新高,一些稀土元素的价格甚至上涨了10倍以上。而被卡住了脖子的美、日、欧坐不住了,也就出现了案例中2012年3月,他们联合以违反入世承诺为由,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WTO发起诉讼的事件。
(4)结论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中国稀土出口曾陷入福利恶化型增长的困境。当“大国”的出口部门面临着需求弹性低的市场,出口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造成的损失将超过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所以,对外而言,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却是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降低。对内而言,单一经济结构引发的“荷兰病”危机随处可见,如,目前英国的金融业以及中国台湾的半导体产业的隐忧。一支独秀的产业,通过虹吸效应等抑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得整个产业出现“空心化”,整体经济体系产生萎缩,“亮点”恐变“弱点”。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限制稀土出口不仅是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目的,也是维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善对外贸易条件的必然选择。
4. 灵活应对,彰显智慧
尽管中国对美、日、欧的联合控诉进行了积极地申辩,WTO最终仍裁定中国败诉。但是,从此中国对稀土行业的管理,也走上了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更符合WTO通行规则的方式。2015年,中国按照WTO的裁决结果取消了稀土出口配额管制和出口关税。2016年10月,稀土行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正式出台。按照规划,到2020年底,全国所有稀土产业要整合进六大稀土集团——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而当市场格局从完全竞争转入垄断竞争,甚至寡头垄断的时候,企业的对产能的把控和议价能力会变得相当强大。2019年前4个月,美国和开始贸易战以后,中国稀土出口下降了4.3%。自由制定价格和产能,由企业自主决定,是符合WTO标准的。
5. 延伸思考,拓展知识
(1)有效的行业治理,改善的不止是贸易条件和产业结构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对生产、经营及出口的治理,中国稀土的出口价格得以提高,对外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而比价格的上涨更重要的是,国家开始着力发展以精矿为原料的下游产业,产业结构得以持续升级。不仅如此,稀土出口也成为调节贸易关系的有效手段。
(2)励精图治,中国稀土产业的雄起之路
中国稀土产业也曾有过一段卑微的历史。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它在高科技工业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稀土,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没有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和高铁的世界,世界原油的转化率也只有现在的一半,美国也造不出激光制导弹武器。然而,稀土中的15种元素,化学性质相近,在自然状态之下,他们往往是两两相依的合金矿,或者与其他元素相依共生成矿。合成或共生状态下的稀土与废品无异,而分离稀土元素元素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
在1970年以前,因为技术落后,中国不得不低价出口稀土精矿,再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购入稀土产品。当时法国的罗地亚工厂掌握着世界最先进的工艺,然而,他们不止对稀土分离技术的要价很高,而且要求产出品的多数必须出口给他们。缺乏工业技术的中国没有话语权,不仅为法国贡献着研发支出,而且承担着环境污染的恶果。
那么是谁“为国立命,开辟了稀土之光”呢?1940年,曾因战乱几度中断学业的徐光宪在国内刻苦攻读化学专业并在交大任职,随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量子化学专业深造。战乱求生的经历使徐光宪立志要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故土变得富强。
图3 “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以一己之力带动中国稀土化学进步
1972年,美国正陷入印支半岛的雨林无法自拔,中国也正承受着来自北境的压力,迫切的国防需求使得各国把目光投向了稀土。徐光宪借着归国探母的名义回国,尽管已经在物质结构、核物理化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面对中国低价出口稀土精矿,高价进口稀土产品的窘境,他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成为稀土世界的拓荒者。镨、钕两种元素(希腊词意为“双生子”)卓越的性能使其在飞机及导弹制造等方面必不可少,然而即便是分离技术标杆的罗地亚厂,也只能对其进行离子分离,产出量小而且成本高。徐光宪带领团队经过两年的刻苦攻关,终于通过萃取法成功实现了二者的分离,并且在分离纯度达到99.99%,创造了远超当时业界基准的世界纪录。几年后,团队又开创了“一步放大技术”(即“串级萃取理论”),使得成分构成及其比例千差万别的精矿,能通过计算机模拟在短期内获得分离需要的很多关键参数,而且该技术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元素。这两项成果相当于突破了稀土研究领域的底层代码,将中国稀土行业推上了世界先进的巅峰。徐光宪团队将稀土分离技术专利毫无保留的提供给厂家,全自动化生产使得国内积压的,几乎被视作废料的镨钕富集物“变废为宝”。此后,上万个工厂在各地出现,行业发展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中国稀土让欧美人领略到了“中国冲击”(China Impact)。
我们看到2000年以后,当廉价的中国稀土涌入世界市场,原本世界第一的稀土主产国美国便关停了全部工厂,不再自行生产。那么为何美国一反常态,没有在稀土当作猪肉卖的时候控诉中国倾销呢?封存矿山是为了保护环境或者囤积战略资源吗?非也。
美国80%的稀土来自中国,在其2012年上市的400多家稀土创业公司中,进入了生产阶段的只有不到五家,而达到正常产量的只有两家,其中一家破产后在中国融资的帮助下复活,另一家则在短期内失去了经营许可。这个美国唯一一家的稀土矿业公司叫Mountain Pass Materials,位于加州,他们需要将稀土半成品出口到中国再进行精炼,然后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中。尽管美国友商也想在国内建立自给自足的稀土产业闭环。但实力不允许,坐拥140万吨储量的美国,因为稀土开采、分离技术的限制, 2017年稀土产量为零。2018年,感受到危机的美国政府,才在川普授意下,重启一座从2002年就被封存的矿山。我们相信美国的科技,但重塑产业生态,仍需要很多时间。
而澳大利亚和日本,在2009年稀土价格上涨后,重启了开采计划。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决定投资2.3亿美元,在马来西亚的关丹建立了一座稀土提炼厂,提炼4000公里外的澳洲沙漠深处的稀土矿。他的理论产能号称能够满足全球1/3的需求,然而因为工艺水平有限,实际产能与预期相差甚远,对关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也造成了很多破坏,而继续增产则很可能引起当地居民的游行。日本号称在深海发现了稀土矿,储量够自己用上700年,但深海开采技术不成熟,在2022年前不太可能实现开采,项目整体进度,比美国Mountain Pass还要迟很多。
(3)拉拢政治选票,奥巴马发起诉讼另一动机
奥巴马宣称,采取行动的原因是美国工人和公司遭遇了不公平贸易,而外媒分析认为,奥巴马此举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彼时正置美国总统大选之时,奥巴马在对华贸易问题上采取强硬措辞,意在回击共和党的批评,拉拢部分选民。此前,共和党领头的总统参选人罗姆尼一直批评奥巴马在对华政策上太软弱。可见在所谓的“民主政策”中,其实掺杂着很多政治的因素,以此转移内部矛盾或者拉拢选票。反观中国,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己任,并有着天然的政治制度优势。
六、教学反思
1. 此次案例教学设计包含的思政元素
(1)通过“稀土出口”案,结合专业知识,深入挖掘案例的背景,使员工能够理解政府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外,提高国民福利水平的,维护本国利益的政治主张。
(2)使员工能够了解中国稀土行业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以及老一辈科学家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和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帮助员工树立学好专业知识,服务国家建设的正确价值观念。
(3)对比美、日、澳的稀土产业,使员工能够了解中国稀土产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4)通过奥巴马强硬行动背后拉拢选票的政治动机,使员工了解中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国担当”及制度优势。
2. 通过案例教学与讨论达成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使得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也使员工能够更好的理解政府贸易政策选择;能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建立全局观和国家利益观;能够熟悉“游戏规则”,懂得合理合规的维护自身利益。
课堂产生了更好的育人效果。有的员工表示,在看到世界贸易组织裁定中国败诉后,中国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不断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也通过改变市场结构的方式夺回市场的话语权,这让他们学会在面对挫折时积极应对的实干态度,更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巧妙解决问题的决心。还有的员工表示看到中国稀土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非常自豪,徐光宪院士刻苦求索,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造,不仅造就了中国的“稀土传奇”,更在员工们心中埋下了火种,激励着他们奋勇前行。也有些同学说,从奥巴马起诉中国稀土的动机,看到“民主”背后的政治利益,更感受到中国“下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
此次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内容设计上综合和系统性更强,部分内容超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线下案例专题课及视频元素的融入使理论学习更“接地气”,系统的讲述使员工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但同时也富有挑战。在课堂上,员工整体反应良好,课堂参与度更高了。但是课堂的引导和讲述仍然是以教师为主,计划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员工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专业知识,自选主题挖掘案例,给员工们创造更多个人和团队展示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