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类别:课程〔 〕单元〔 〕课堂〔 〕知识点〔√〕
课程/单元/课堂名称: 国际海洋运输概述
案例作者: 于晓玲
所在教研室: 国际贸易
适用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案例主题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中国港口的发展
二、结合章节
国际海洋运输概述之国际海运航线及港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知晓海洋运输系统的构成(货物、船舶、航线和港口);②知晓世界主要大洋航线和港口(类型、分布、地位);③探索运输安排应注意的事项。
2.能力目标:①能够获取港口信息,分析数据;②能够根据交易条件设计合理的海运路线,选择合适的装卸港口
3.素质目标:①培养过硬的职业素质,提升人文素养和合作精神。明确角色任务,善于协作。②培育“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思想品质。发展良好的个人品质,每个人都有成长空间,着眼于未来发展,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③激发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布置任务
以问题导向教学理念布置学习任务。
分组,课前通过雨课堂发布问题,小组选题。问题一:全球各大洲有哪些主要港口?它们分别归属哪些国家和航线?问题二:根据当年货物吞吐量,世界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前十的港口有哪些?问题三:当前上海港发展进入了哪一阶段,在哪些方面居于领先?问题四:计算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占比,说说上海港在国际海运中的地位。问题五:怎样有效衔接好船、货、港?
发送视频链接“洋山港:全球最大的自动化码头”,要求员工课前观看。
2.课中:分析讨论
①教师主导,员工参与。邀请同学展示任务完成情况,据此总结出世界主要港口和重要航线的分布情况,各类大宗货物的重要海运航线。
结论:港口是整个运输系统的枢纽,在国际货物运输中也有不同的分工,衔接着货物、船舶和航线。
思政元素融入:人的社会性——善于协作
②利用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引出思考和讨论的话题。
观看视频“集装箱吞吐量比拼:欧美曾占大头 如今被中国霸榜”。上世纪70年代,除去港台和新加坡,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大头尽被欧、美、日三方把持。90年代起,中国港口军团开始发力,终于在本世纪头十年后,实现“霸榜”。视频直观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港口在全球地位的逐步提升。联系课前发布的视频,引导员工思考中国港口发展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结论:集装箱吞吐量是重要的经济繁荣指数,港口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反映出全球供应链的变化。
思政元素融入:坚持“四个自信”,坚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信念,激发爱国主义,培育自信心。
3.课后:完成作业和课后思考
分组完成作业:虚拟贸易背景,分析运输要求和条件,选择装卸港口,安排运输路线。
课后开放思考:从苏伊士运河搁浅事件思考国际货物运输安排和运输对经济的影响。
内化理论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五、案例意义
1. 协作是系统运行的基础。货物运输的顺利完成需要运输系统的协调运作,港口是整个运输系统的枢纽,衔接着货物、船舶和航线。拓展到生活和事业也是一样的,不和谐是发展的绊脚石。
2.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看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找准方向不断努力,年轻的老员工都有无可限量的未来。
3.关注社会。通过港口发展、苏伊士运河堵船等热点问题,拓展员工的视野,引导员工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并有所思考。
六、教学效果
知识方面: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通过随堂提问和分组讨论、课堂在线测试等方法和手段,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加深对国际海运运输系统的认识,进一步熟悉世界主要港口的分布,领会航线港口选择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思政方面:坚持课程思政元素知识点内生的总原则,防止出现课程和思政两层皮的现象,以实现隐性融入、润物无声的效果。注重突出员工在教学中的主体性,锻炼分析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结合课程内容中有关港口发展的知识点,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引导员工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也要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对自己有客观的自我评价,勇于通过努力不断进步。
七、案例反思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选修课,旨在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海洋货物运输系统作为一项概述的内容,可以在教学领域拓展的空间还很大。今后的教学还要继续根据员工的学习情况和当前教学的效果,进一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凝练课程特色,探索更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融入更多思政元素。